逐鹿引第133章 富贵返乡_页2

有封为其他职务的。至此刘邦共封侯一百四十三人,其中沛县子弟就有二十三个,绛侯周勃、安国侯王陵、汝阴侯灌婴同为沛县安国乡人,而且几家之间住得不超过五里路,所以至今那里还流传着“五里三诸侯”的说法。

    看到刘邦这样分封功臣,有的武将不服,他们都是行伍出身,说话不知拐弯抹角,也不管在场的人面子上挂住挂不住,当场就说:“我们都是身经百战的人,赴汤蹈火,杀敌无数,很多人身上留下大块大块的伤疤,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,应该得到封赏最重的是这些人。而萧何从来没有在战场上见过他,只是在后方组织些粮草,安抚一下百姓,他的功劳怎么能比我们还大,得到的封赏最多?陛下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太偏心眼了?”

    刘邦说:“这就是你们不懂其中的道理了。你们都知道打猎的过程吧,打仗就好比打猎,发起打猎的是人,怎么打也有人来决定,人发现目标了,一箭射出去,或中或不中,这时就把猎狗放出去,由猎狗扑获猎物,交到猎人手里。萧何的作用,好比猎人,是功人,你们的作用,好比猎狗,是功狗。打猎有所收获,功人和功狗都有功劳,但你们说是功人的作用大呢,还是功狗的作用大呢?”

    众武将听皇上把他们比喻成功狗,心里很不舒服,尽管觉得是这个道理,还是咽不下这口气。汾阳侯周昌就说:“皇上说的虽然有些道理,但也不应把最大的功劳算在幕后指挥的人头上,试想如果没有前线将士出生入死,冲锋陷阵,你那功人的点子再高明,难道敌人会闻之自动败退,举手投降?即使我们是功狗,其中也有既身先士卒、奋勇杀敌,又多谋善断、攻无不克的全才,像曹参将军,参与大小战役上百次,受伤七十多处,难道他的功劳也比不上萧何?若要排名,也应该排曹参第一。”

    周昌说的话不无道理,实际上真要刘邦说出张良、萧何、曹参等几个人谁的功劳最大,他也不好一口说准,只是从内心觉得还是萧何和他更贴心些,所以就把萧何排了第一。但没想到下属中还真有这样的一根筋,非要给他较真。他只好说:“这只是一个排名问题,实际上他们的食邑是一样的,都是万户侯嘛。在这点上,你们应该好好地向留侯学习,他也不要功劳第一,我封他为三万户侯,他却宁愿只要做一个食邑很少的留侯。”


    提到留侯,这是大家都佩服的人物,众将便不好再说什么,另外,有意见也只是说说而已,谁还能撕破脸给皇上下不来台?但没想刘邦这边话还没说完,就有一个刚被封侯名叫鄂千秋的人,揣透了皇上的心思,站出来反驳周昌说:“你这话说的不对。曹参之功,乃一人之功,而丞相之功,乃全局之功。自皇上西取咸阳以来,萧丞相就是皇上最重要的参谋和助手,一些大政方针的制定,多得丞相之力。皇上在内,丞相则不离左右,随时为皇上出谋划策,并根据旨意处理好一应事务。皇上在外,则克尽职守,筹办军需,安抚百姓,不使有半点差池。随着汉军人马日众,最多时达百万人,丞相也不使供应有亏,保证了各路大军都能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度过难关。楚汉相争之日,汉军损失大片领土,唯关中因丞相之力得以保全,这不仅使汉军后方支援有所保障,也使我们这些人在最困难的时候还留有一线希望,因此才能够率领士卒坚持与敌人对抗。这些都是多大的功劳?如果没有这些,我们今天凭什么还能在这里接受皇上的封赏!当然曹参将军功劳也很大,但如果从全局和局部的角度来衡量,我认为还应该是萧何第一,曹参第二。”

    这通长篇大论说得太有理了,但由于过分强调了萧何的功劳,有点贬低了皇上的形象,有点让刘邦感到诧异。群臣听到这里,也不好再说什么。刘邦说:“我之所以这样决定,也是这样认为的。萧何于国家、于诸位都有大功啊。只是他的作用,是通过我发挥出来的,你们看不到,所以才会不服。鄂卿一席话,我想不仅叫诸位没有话说,也让我更感到萧何的作用是多么特殊,我还要给他更高的待遇。允萧何可以带剑上朝,不趋入宫,另再加封萧何父子兄弟十余人俱有食邑。在这之前的秦法规定,大臣上朝,不许带剑,而且进宫的时候走路不能抬起脚来,要趋地而行。刘邦给萧何这样的特权,几乎是让他和自己一样的待遇了,这是何等的荣耀!那父子兄弟十余人沾了萧何的光,算是都当上了高级别的公务员。

    萧何听到这些,早吓出了一身冷汗。他刚才看群臣有反对的,就想听听这些人有什么意见。这时又听到皇上还要加封自己,这怎能不遭来更多人的嫉妒!树大招风,出头的椽子先烂,这点道理他还是懂的。还有,他跟了刘邦多年,深知这皇上越是抬你,说明他防着你的时候也到了。于是赶忙推辞:“首先,我要谢谢陛下的厚爱,但给我如此厚遇,我确实担当不起,还是众将军说得对,我于攻城略地,贡献甚微,仅在后方做些供应粮草的事,都是很容易做到的,怎么能和各位在前线出生入死的将士相比呢。我恳请皇上不要封我为万户侯,另还要削去其他额外的赏赐。”刘邦说:“萧何就不要推辞了,我意已决,就这样定了。今天我请大家来,主要是喝酒,我们君臣今天要一醉方休!”

    对刘邦今天的封赐也有满意的,也有不满意的,满意不满意,也就这么着了,他现在就是组织,你不满意,还能够跟他打架去?众大臣听说要吃饭,叨叨了半天,也都饿了,一窝蜂围上了桌。几个高级别的将相,和刘邦一桌,其他人有关系好些的,就自动围成一桌,加之一些工作人员,十张桌子坐得满满的。

    这些开国的将相大都是能喝的主,一碗接一碗,如喝凉水似的。刘邦先去给他们敬酒,每桌喝了一碗。过后他们又来给刘邦敬酒,有一起来的,也有单独来的,也都要求皇上喝完。刘邦哪能受了这么多人的敬,不一会就喝得差不多了。他又有骂人的习惯,借着酒性,看着谁不顺眼,不免骂上两句。这些被骂的人当面不敢顶撞,回到自己桌上不免发酒疯,黑喝黑吃,骂骂咧咧,一时吵得跟鹅窝似的。到了后半场,酒越喝越乱,有平时不对乎的,开始干了起来,先是干酒,再是对骂,后边还有几乎要打起来的。这些人很多都是从农村出来的,不大拘泥于礼节,互相之间骂什么话的都有,老子长老子短的有,操爷爷操奶奶的有,**呀**呀的有,喝了点酒,全然没有了王侯将相的样子,俨然是一群农村老头在骂大会。还有一些喝多的,离开桌几步,就随地大小便起来。当晚把个长乐宫作腾得如猪圈狗窝一般。刘邦也不知什么时候离开的,第二天听说昨天大臣们都喝醉了,把宫里作腾得不成样子,心里有些后悔。回想昨天的情况,感到太不成体统了,这些人也太没有规矩了,哪还把他作为一国之君,简直当成了一个可以随便讲条件、喝酒可以随便灌的包工头。这样怎么能把一个国家治理好!

    后来在公共场合,刘邦又遇到过几次这样的情况,为此心里很烦,看到那些人一个个无拘无束、自由散漫的样子,甚至不想上朝了。他和几个近臣几次讨论过这个事,大家都拿不出好的办法。这些人都是跟他一路走来的,有的是立了大功的,有的是近亲,拿什么来约束他们呢?如果光凭翻脸,不免遭致他们的抵抗,再者自己也不能成天板着个脸啊,那样自己又太累了。

    有一个叫叔孙通的儒生知道了这个情况,他晋见刘邦,说:“这就需要用儒家的礼仪来解决了。我来帮你制定朝仪,君臣说话办事,都要按照一定的程序,遵守相应



第133章 富贵返乡  
相关:    重生都市之天下无双  仙魔同修  时空之头号玩家  四重分裂  重生之都市仙尊  
同类热门 更多
大胤仙朝大胤仙朝
一念永恒一念永恒
超级大中华超级大中华
弄花师弄花师
最近推荐小说
更多
从杂鱼开始刷经验修仙
驭房有术
人道大圣
玄学大佬4岁半:姑奶奶她奶又甜
修炼从简化功法开始
神级进化动物杀手团
高武纪元
沉睡十万年,贴身侍女已成女帝!
强娶主角长辈,我不无敌谁无敌!
国运之战:我以妖族镇诸天
重生七零再高嫁
搜"逐鹿引"
360搜"逐鹿引"
语言选择